<b id="sc4gj"><address id="sc4gj"><thead id="sc4gj"></thead></address></b>
    <video id="sc4gj"></video>

    1. <video id="sc4gj"><menu id="sc4gj"></menu></video>

        中國儲能網歡迎您!     主管/主辦: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
        讓你掌握儲能產業最新動態!
        當前位置: 首頁  > 儲能應用分會頻道 > 人才服務  返回

        重慶招募新型儲能材料人才 年薪最高180萬元

        作者:文靜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發布時間:2022-09-26 瀏覽:

        中國儲能網訊:“第一類人才為弘深卓越學者,所從事的領域具有深厚科學素養與學術造詣,做出重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在國內外享有崇高學術聲望和影響。弘深卓越學者年薪120萬-180萬元,科研啟動費和安家費一事一議?!?月24日,重慶大學副校長鄧紹江向全球發出英雄帖,為新成立的重慶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院招募人才。

        作為儲能領域首個國家級大型科研平臺,重慶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院于今年5月成立,由重慶大學與重慶兩江新區聯合共建,聯合行業龍頭企業,瞄準國家能源戰略和能源轉型前沿技術,聚焦科技成果轉化。

        鄧紹江在兩江新區舉行的重慶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院全球人才招募暨示范項目發布會上介紹,研究院招聘人才在重慶大學同級別待遇基礎上上浮50%,為所有引進人才提供人才公寓拎包入住。到2025年,該院急需400名儲能與裝備方面的各類優秀人才。

        他說,研究院擬引進的第二類人才為弘深杰出學者,學術造詣高深,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國內外同行公認的重要成就,年齡原則上不超過55周歲,年薪為80-120萬元。第三類人才為弘深優秀學者,年薪60-90萬元,均有科研啟動費和安家費。

        此外,第四類人才為大量不少于兩年學術工作經歷的弘深青年學者,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年薪最高可達50萬元左右。

        重慶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院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市科協主席、國際儲能材料學會主席潘復生領銜,目標是建設成為世界人才高地和創新高地,成為全球知名儲能科技創新平臺。

        科研發動機

        重慶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院是重慶大力發展儲能產業的科研發動機。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該研究院首期設備經費已到位,主要圍繞新型儲能材料、技術與裝備等產業方向,擬建設儲氫材料、鎂電池、金屬空氣電池、其他新型電池、儲能裝備、儲能系統管理與安全的6大研發平臺和1個材料研發公共分析測試中心,也包括重慶大學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一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平臺支持。

        “我們前期對鎂基儲氫和鎂電池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已開發出儲氫密度高達6.1wt%、高安全性的新型儲氫材料及多種成本均低于磷酸鐵鋰電池的新型鎂電池材料,我們研發的鎂電池獲國際鎂協‘未來技術獎’?!?9月24日,重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重慶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敬豐在全球人才招募暨示范項目發布會上介紹。

        他表示,鎂基固態儲氫和鎂二次電池等儲能材料具有安全性好、儲能密度大、資源豐富等優勢,在“雙碳”背景下鎂基儲能材料應用潛力巨大。

        重慶新型儲能材料與裝備研究院還首次公布擬開展“固態儲氫加氫站”、“固態儲氫運氫車”、“純化儲氫一體化”和“分布式儲能”等4個細分技術示范項目。

        目前,我國存在大量的工業副產氫資源,但由于缺乏高效氫儲運技術產生了巨大浪費。王敬豐表示,工業副產氫儲存提純一體化示范項目擬利用固態儲氫技術有效進行工業副產氫的提純及調峰,顯著提高工業副產氫的利用率。利用固態儲氫系統對工業副產氫進行提純和調峰,可實現能源結構的合理化,為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技術支持。

        “5年后,我國氫運輸服務和運氫車市場可達3000億元和1875億元?!彼f。

        兩江新區成重慶儲能產業主戰場

        重慶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制造業大市,裝備制造、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基礎雄厚,為儲能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發展儲能產業,重慶兩江新區的優勢突出?!?月21日,兩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王愚在 “鏈長制”工作推進會上表示,其一,兩江新區汽車、電子兩大千億級產業和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兩大百億級產業為儲能產業的發展提供有效支撐和現實需求;其二,中科院綠色院、北理工、西工大等多家院所為儲能發展提供了科研支撐。

        重慶兩江新區成為了重慶市發展儲能產業的主戰場。去年6月,投資6.5億元的太藍科技固態電池總部基地項目落地重慶兩江新區,擁有世界領先的氧化物固態電解質和固態電池的量產技術。去年9月,投資54億元的贛鋒新型電池科技產業園及先進電池研究院項目在重慶簽約,其中,贛鋒新型電池科技產業園項目投資約50億元,在兩江新區建設約10Gwh鋰電池生產線。

        去年10月,國家電網電池儲能技術實驗室共享(重慶)實驗室揭牌成立。該實驗室由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國網重慶市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聯合打造?!澳壳皩嶒炇铱蓪崿F年均2000萬元、0.6GWh的檢測量,未來將實現更大突破?!北本├砉ご髮W重慶創新中心博士后趙勇說。

        今年,重慶發展儲能產業的步伐進一步加快。5月18日,重慶兩江新區簽約引進贛鋒新型電池產業園新增投資項目、低碳及儲能技術產業化功能平臺項目、重慶能投清潔能源總部項目等7個儲能相關項目,投資總額約109億元,涵蓋研發創新、總部運營、生產制造、檢測認證等多個業態。

        按照規劃,到2025年,重慶兩江新區將打造成為重慶新型儲能產業集聚區、創新引領區、應用示范區,力爭成為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型儲能產業發展高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文靜

        分享到:

        關鍵字:儲能人才

        中國儲能網版權說明:

        1、凡注明來源為“中國儲能網:xxx(署名)”,除與中國儲能網簽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儲能網)”的作品,均轉載與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國儲能網贊同其觀點、立場或證實其描述。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系,如產生任何版權問題與本網無關。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以及引用的圖片(或配圖)內容僅供參考,如有涉及版權問題,可聯系我們直接刪除處理。請在30日內進行。

        4、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13661266197、 郵箱:ly83518@126.com

        99久e精品热线免费

        <b id="sc4gj"><address id="sc4gj"><thead id="sc4gj"></thead></address></b>
        <video id="sc4gj"></video>

        1. <video id="sc4gj"><menu id="sc4gj"></menu></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