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2022年,全球油氣行業現金流達到1.4萬億美元,油氣公司的金庫重新充盈起來。2023年,石油公司債務杠桿走低、油氣價格繼續堅挺的可能性仍然較大。這意味著,石油公司仍將擁有極充裕的現金流。與此同時,油氣行業蕭條期導致勘探開發長期投入不足,可能加劇能源價格高企和供需失衡,這使得未來幾年都極可能是石油行業的上行期,也是投資能源轉型的最佳時期。但從目前幾家大型國際石油公司的高層表態來看,因過于注重短期利益而錯過這個窗口期的可能極大。
盡管如此,挪威能源咨詢公司Rystad截至2022年10月的統計數據仍顯示,全球投放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資金已達到4940億美元,而同期投向油氣領域的資金為4460億美元。這意味著2022年投向可再生能源領域的資金可能超過油氣領域,這將是歷史上的首次,表明全球能源轉型的總趨勢并未因幾家大型國際石油公司的戰略調整而發生根本改變。
氣候變化所致的極端天氣頻發、化石能源高排放無解,以及供應不穩定性和畸高價格,無一不使得仍極度依賴化石能源的人類切身感受到擺脫這一“成癮癥”的必要性,但這一戒除過程,注定會充滿波折和反復。當雪佛龍、??松梨谌詽M足于簽下風能或太陽能發電合同開采油氣資源來裝點其“轉型”成績單時,道達爾能源在腳踏實地、穩扎穩打,不斷收購可再生能源項目權益,進一步豐富資產組合。油氣市場分析師表示,一些國際石油公司很可能因暴利而短視,從而偏離正確的航向,而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則開始厭倦一輪又一輪的石油繁榮—蕭條周期的轉換。
化石能源價格過高雖然有助于石油公司盈利,但也將成為發展可再生能源并取而代之的最大動力。長期來看,市場上再次出現石油供過于求的日子也許并不遙遠。而當油氣價格走低,油氣公司將再次失寵于市場和投資者。如此,隨著對投資者影響力的下降,石油公司未來或將被迫轉型,屆時將面臨極被動的局面。
bp按下
能源轉型暫停鍵
能源轉型急剎車
bp是最早啟動能源轉型且步子也邁得最大的國際石油公司,其業務的多元化早在21世紀初就很明確。彼時bp重新詮釋了公司簡稱的含義,提出beyond petroleum(超越石油)的宏愿。在行動上,bp更是提前多數公司40多年介入太陽能發電領域,2017年收購歐洲最大太陽能發電公司股份,2020年增持比例至50%;在風電領域亦有建樹,除了在美國的8個州均有風電項目,2020年還收購了Equinor(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旗下海上風電項目的一半股份;在氫能領域多管齊下,探索最具前景的氫能發展方式,在國內開展藍氫項目,在德國與當地煉廠合作生產綠氫;2011年就進軍生物燃料領域,斥資6.8億美元收購巴西生物燃料公司,持投比例近乎全資。
作為歐洲能源轉型大潮中的急先鋒,bp2020年宣布未來十年計劃時,曾表示,將油氣日產量至少減少100萬桶油當量,相當于在2019年的基礎上削減四成。與此同時,bp還表示,新十年計劃將聚焦低碳電力和能源、便利零售和移動出行,以及油氣三大領域,油氣已被放到次要地位。
多年的布局已經使bp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如魚得水,油氣減產計劃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截至2021年12月底,bp的石油產量已從2019年的209.6萬桶/日降至185萬桶/日,降幅約11%;天然氣儲產量也分別從2019年的456億立方英尺和91億立方英尺降至396億立方英尺和79億立方英尺,儲產量降幅均約13%。能源轉型進展有序,但突如其來的地緣政治沖突和隨之而起的能源短缺狀況卻打斷了這一趨勢。
根據bp的年度財報,2022年獲利276.5億美元,超過2008年創下的263億美元的年度獲利紀錄,與2021年相比大幅增長116%。同時,bp還明確宣布,將放慢削減油氣產量的步伐。消息一出激怒了環保人士,加大了向其征收暴利稅的呼聲。但市場卻用48小時以10%的幅度推高了bp的股價,表達了資本對該公司策略的認可。
實際上,市場對bp公司戰略的態度一直很“誠實”。2020年上任的bp新首席執行官魯尼將能源轉型作為公司的總戰略方針,制訂的轉型計劃也非常激進,隨后的疫情導致油氣需求大降,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戰略的正確性。但輿論褒獎不絕于耳的同時,bp的股價卻一直不溫不火,總是低于對手公司。
戰略調整引爭議
鑒于新形勢,bp對原定的公司戰略進行了調整。原計劃到2030年油氣產量在2019年的基礎上減少40%,現在修改為僅減少25%。顯然,其他的碳減排計劃自然也無法持續下去。業界分析師認為,這代表能源安全的權重在能源轉型進程中有所增加,公眾對能源價格的承受能力、能源供應的可靠性等因素將更受重視,這對于bp也是務實的一步。
bp的多元化戰略并非首次發生動搖。2008年國際油價飆升至150美元/桶的歷史高點時,bp也對多年執行的新能源戰略產生質疑。2011年,bp退出了經營多年的太陽能業務,還暫停了高級生物燃料研究項目、削減風電業務。但僅6年后,bp又通過收購太陽能發電公司,重返太陽能發電領域。從這個角度看,21世紀以來,bp已是二度在新能源發展方向上表現出心浮氣躁,而支持氣候變化應對方針的政府和官方及民間團體對bp的這番反復操作都反應強烈。
bp高層對此卻自有說辭。魯尼并不承認改變了公司戰略,而是強調這是能源轉型戰略的強化,并稱,現在起到2030年,公司在向油氣領域追加80億美元投資的同時,也會在能源轉型業務方面,包括生物燃料、充電設備、可再生能源和氫能等,同樣追加80億美元投資。
bp的股東也為公司的新動向站臺,表示此次調整計劃不應被視為大型石油公司就此放棄能源轉型的信號。也有分析師稱,當前大型石油公司面臨的挑戰非常復雜,在全球能源體系從化石燃料轉向可再生能源的過程中,大宗商品價格可能出現極端波動,要在這樣的動蕩中既實現能源轉型,又保證收益,對每一個大型能源公司的“掌門人”都是嚴峻的考驗。采取彈性的發展方式,兼顧能源轉型和收益,在探索中明確未來能源系統的面貌,從而確定公司的發展路徑或許是更明智的做法。
bp忙于調整計劃之際,西方國家的決策者仍未放棄能源轉型的努力,歐盟加快了在歐盟范圍內推廣可再生能源和氫氣項目的計劃,以取代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美國通過的通貨膨脹削減法案承諾將大力推動綠色能源投資。但公司的經營者需要實現股東投資回報的最大化,但凡這個現實不發生改變,能源轉型就不能完全指望這些從化石能源中受益最多的公司來幫助世界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其他大型國際
石油公司的態度
bp的舉動并非個案,除了道達爾能源,幾乎所有大型國際石油公司的高層都開始對可再生能源抱持謹慎態度。有分析顯示,此前熱衷能源轉型的歐洲石油公司雖然2022年也取得了經營佳績,但是相比歷來不愿跟風可再生能源投資的美國石油公司,此次還是站在了下風。過去一年,美國石油公司的股價大漲50%,而bp僅上漲10%。這對于能源轉型優等生的歐洲石油公司可謂一次不小的打擊。另外,正如魯尼所言,投資可再生能源的利潤率僅6%~8%,而投資油氣資源的利潤率可能高達20%。這對于以業績定輸贏的石油公司管理者來說,選擇后者放棄前者不足為奇。
殼牌不欲擴大可再生能源投資
殼牌近年來因在能源轉型方面的“不思進取”而備受詬病,但2022年的眩目業績使其頗有些“咸魚翻身”般的揚眉吐氣。受全年化石能源價格上漲影響,殼牌2022年的利潤實現了翻番,接近400億美元,是其成立1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然而,殼牌并未因此加大對新能源的投資力度,2022年殼牌對新能源的相關投資為35億美元,雖相比2021年提高了50%,但僅占其總資本支出的14%。殼牌同時還將加大對天然氣業務的投入。殼牌首席執行官潘彥磊表示,殼牌的經營核心仍將圍繞能源轉型,但將更注重一些能帶來回報的項目。
道達爾能源仍將加大投資可再生能源力度
道達爾能源2022年調整后利潤為362億美元,同比增加了28%。在宣布將回購股份、回報投資者消息的同時,道達爾能源還表示,將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力度,計劃2023年投資160億~180億美元,其中投向低碳業務的資金將為50億美元左右,在總支出中的占比為27%~31%,在所有國際石油公司中排名第一。
雪佛龍:化石能源仍是主角
雪佛龍2022年調整后利潤為365.4億美元,其隨后宣布計劃通過股票回購方式向投資者返還750億美元,此舉獲得股東一致歡呼。但雪佛龍在能源轉型項目上的投入一向不高,計劃2023年向低碳項目投資20億美元,而總資本支出預算高達140億美元,占比僅為14%。
雪佛龍首席執行官邁克·沃斯近期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還表示,化石燃料仍是當今世界的主宰,并將可能持續5年、10年,甚至20年。
??松梨谧栽偂岸Α背?/strong>
??松梨诔蔀?022年的最大贏家,利潤高達557億美元。??松梨谑紫瘓绦泄傥榈聜愒谝淮闻c投資者的電話會議上自夸,公司當年頂住了來自各方的能源轉型壓力,在“可再生能源投資熱”中保持了理智,不僅繼續“磨槍”油氣業務,而且抓住時機迅速提產,實現了2022年143%的利潤增長,是所有大型石油公司中利潤增幅之最。
財報發布后,??松梨谶€下馬了海藻轉燃料項目。過去十幾年,??松梨谝褳樵擁椖客度?.5億美元。??松梨诩夹g部門負責人稱,海藻轉燃料項目尚不成熟,公司將把資金優先投入碳捕集和氫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