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黨的二十大作出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重大決策部署。在新型能源體系的實現路徑中,“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是潛力空間巨大、技術經濟可行的關鍵舉措。多能互補是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必然選擇。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特征是清潔低碳,大力發展包括新能源在內的清潔能源,成為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重要方向。但由于新能源發電具有較強的間歇性、隨機性和波動性,電力系統對調頻、調峰資源的要求更高;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呈現出批量分散式供給,且多在遠離負荷中心的西北地區,提升了電力系統的管理成本。隨著高比例新能源電力并網,電力系統靈活性及安全性面臨著巨大壓力。面對現實挑戰,大力推進“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綜合能源供給體系建設,以此推動各類資源的協調開發和科學配置,提升系統運行效率和電源開發綜合效益。這是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電力系統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對于促進我國能源轉型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統籌推進多能互補項目建設。多能互補是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主攻方向之一,各類建設主體紛紛發力,多能互補項目建設已成熱潮,但在推進過程中普遍面臨政策落地、市場機制、規范管理、協同推進等不少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需要充分發揮中國特色能源經濟制度優勢,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加強政府部門、政策之間的合作與協調,多能互補綜合能源系統建設一定能取得更大成效。
一是加大多能互補政策扶持力度。推動各省區市結合實際制定推進多能互補發展的配套政策。將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項目納入國家及省級規劃,可優先使用各省區市可再生能源發展規模及補貼等總量指標。風光水火儲多能互補示范項目就地消納后的富余電量,可優先參與跨省區電力輸送消納。地方能源主管部門根據本地風光資源特點優化配置儲能設施,避免“一刀切”強制要求配置儲能規模和時長,以提升項目市場競爭力。
二是完善清潔能源電力交易機制。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區域協調的電力市場體系,逐步統一省份間電力交易規則,促進跨區跨省直接交易。完善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優先利用的電力交易機制,推動可再生能源與電力消納責任主體簽訂多年長期購售電協議。健全完善跨區跨省綠電交易規則,推動受端市場用戶直接參與新能源跨省交易。
三是健全多能互補各項技術細則。加快制定多能互補項目配置新型儲能技術導則,制定儲能電站消防設計驗收、狀態監測評價等強制性要求和技術標準。完善多能互補集成優化技術各項標準,明確多能互補系統技術要求,規范多能互補項目建設管理。
四是加強電源電網統籌規劃協同。強化外送的多能互補基地規劃與跨區跨省送電規劃的銜接與協調,確保電源和電網項目同步投運發揮作用。
五是挖掘各類能源品種調節能力。逐步擴大尖峰電價和負電價波動范圍,推動其他能源品種更好參與電力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加強電力、工業、建筑、熱力等領域基礎設施的工作協同,出臺綜合規劃、一體審批、標準制定和數據交互的相關法規。(作者系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